冬天已至,树叶枯黄,周遭的色彩正在变单调。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林经理却在冬日的肃杀中,看到了一片绿意:“双碳贷”落地,公司转型有了资金,以后生产将更环保;台州首个海上风能项目启动了,新能源将多一份力;这几年村子里的河道治理成效越来越明显,山清水秀的小河流水人家又回来了。
2021年这一年,兴业银行杭州分行落地了多个绿色信贷项目。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该行依托“数字浙江”建设,创新绿色金融应用场景,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金融先行示范省不断贡献兴业力量、注入兴业“绿动力”。
支持海上风能发电
为低碳减排“开源”
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刚落地不久,兴业银行台州分行就在人行台州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为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提供授信,并上报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为项目提供优惠利率。
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能源领域一直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在《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我省进一步明确“形成以风、光、水和生物质发电为主,海洋能和地热能综合利用为辅的多元发展新格局”,并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风光倍增计划”。
此次兴业银行杭州分行授信的华电玉环1号,是台州首个海上风电场项目,总投资超46亿元,总装机容量301兆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8.8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26.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4万吨,对保障区域能源供给、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绿色能源项目的推进,是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开源”。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紧盯我省各地新能源发展情况,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和工具,积极为有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提供金融活水,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数据存进“碳账户”
“创新产物”取出绿水青山
今年8月,兴业银行杭州分行为浙江万马天屹通信线缆有限公司发放了首笔1000万元的“双碳贷”,资金用于公司的绿色经营生产,这是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发放首笔“双碳贷”。
“双碳”是今年绿色发展的关键词,我省多地政府陆续开发上线公司能耗、碳排放管理等数字化平台,为公司构建“碳账户”。依托此类账户,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将ESG理念融入产物创设,推出“双碳贷”产物。坐落于杭州临安的浙江万马天屹就是首家获得信贷的公司。
公司碳账户
为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共富示范区,临安开发了“天目临碳”数智大脑。在这个大脑里,存放着公司“碳账户”,包含公司能耗、碳排放、减排趋势等数据,它们能为公司的低碳行为打分。评分为“先进级”的公司,就能加入兴业“双碳贷”授信名单。
这一新场景的应用,将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带来正向推动力。它能激励公司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集约化生产,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截至2021年10月末,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已落地“双碳贷”业务共10笔,金额近7500万元。数字之外,“双碳贷”更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一个场景范本,跟随政府“碳账户”的开设步伐,“双碳贷”的覆盖面将更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又多了一条。
“ 母亲河”回来了
3700亿元扮靓“美丽浙江”
以前路过都要捂住鼻子的“臭水塘”,又恢复了90年代的清澈。长兴县和平镇便民桥村的村民们说,村里的“母亲河”又回来了。
治水,是这几年浙江农村里的大事情。五年前,兴业银行湖州分行与长兴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开展合作,围绕“乡村振兴”不断投入资金,治水、地下管网改造、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五年来,水越来越清,生态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长兴县和平镇,当地村民供图
近期,长兴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又围绕“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的建设标准,为长兴13个村及大量工业公司解决原有管网收集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支持项目推进,兴业银行湖州分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为其发行2021年第一期中期票据(乡村振兴)10亿元,期限3年,募集资金专用于长兴县乡镇东南地块管网项目建设。项目完成后,这一带的生态环境又将登上新台阶。
从“五水共治”到“五废共治”、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从“美丽城镇”到“美丽浙江”,从“811”行动到大花园建设,“美丽浙江”建设的内涵不断扩展,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也在不断升级。截至2021年10月末,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252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644亿,已累计服务绿色金融客户超3300家,累计投放绿色金融资金超37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