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制片厂传媒

洞头农商银行 “三个主动”当好养老金融后盾 助力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点击量:5891 2021年10月19日

近年来,随着洞头旅游项目的开发,山地、海涂、农田出让,一大批老百姓转产转业,政府为了解决“失地失海”渔农民养老问题,出台“失地失海”养老保险政策,符合条件的渔农民既可自愿选择参加被征地保险,也可就高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千元养老金”。但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缴纳参保金额较高,部分渔农民无力承担。为有力缓解“失地失海”渔农民参保“资金难”的问题,2015年,洞头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与社保部门衔接,率先研制开发“丰收养老贷”特色金融产物,帮助“失地失海”渔农民缴足参保资金,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红利。截至2021年10月10日,行累计发放“丰收养老贷”2425笔,金额2.06亿元,共计让利近2000万元,解决了一大批“失地失海”渔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一是主动提供精准信贷支持,助力解决参保难题。根据最新参保缴费标准,60岁“失地失海”渔农民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一次性缴纳保险费19万元,如夫妇二人同时参保,需近38万元,这让很多渔农户陷入缴费难的困境。“丰收养老贷”是专门用于“失地失海”渔农民缴纳参保资金的一款专项惠农产物,以信用为主要担保方式,贷款额度最高可以100%覆盖参保资金。行在推出“丰收养老贷”产物后,主动与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以及各村居开展工作对接,协助做好“失地失海”养老保险政策解读和推广工作,解答参保和贷款疑惑,带动渔农户积极参保,绝不让一户渔农民因缴费难而放弃参保,为渔农民缴足参保资金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是主动调整养老信贷政策,有效解决融资堵点。失地失海养老保险政策的受众群体以60周岁以上老人居多,较难达到银行准入要求,且参保资金逐年增加。针对该情况,行及时与社保部门联络沟通,量身定制对接方案,积极调整信贷政策。2015年以来,先后两次调整贷款期限(2017年由5年调整为8年,今年再次调整为10年),2020年将借款人年龄由原来的65周岁延长至72周岁,同时实行利率优惠,低于个人信用贷款平均利率约210个基点,以“失地失海”渔农民贷款10万元为例,每年可为其节省利息支出2100元。各项信贷政策的及时调整能够确保渔农民每期按揭还款额可由每月养老金足额进行支付,切实减轻了参保渔农民的还贷压力。

叁是主动提升适老金融服务,有力解决不便问题。为解决老年群体业务办理不便问题,行以打造更精准、更简易、更便捷的金融适老服务模式为目标,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升温工程”,着力在办事流程、服务流程和网点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努力做到办贷手续和审批流程最简化,并搭建绿色通道优先为老年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依托“银行流动服务车”,定期开展下村集中办理、预约办理等贴心服务,并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让渔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保费缴纳、贷款发放、养老金支取等业务,有效推进“失地失海”渔农民参保工作加速落实。2015年以来,行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3142次,受到了“失地失海”渔农民的一致好评。


来源:洞头农商银行 林芬妹 编辑:温州市银行业协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