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本土的金融机构,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地缘人缘关系紧密,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情深都化作一张张笑脸、一幅幅乡村美景、一幕幕暖心瞬间,请随着探索共富的脚步一起重温这场难忘之旅的精彩瞬间。
在“云上”逐梦“共富”
“在我们村,人人都懂互联网,许多老太太也经常在直播间购物。村民富裕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美丽蝶变。 ”
这里是“中国淘宝村”,雨后云雾涌动的群山下,不仅有村中独特的自然“云景”,还有一片驰骋网上的“数字云”。
2020年,白牛村在原有传统电商产业基础上,打造了占地600多平方米的云上白牛直播“共富工坊”,积极开展助农直播,带动村民就业致富。临安农商银行充分发挥“银行+电商”产业融资平台优势,安排驻村共富专员,推进村银企合作,畅通工坊融资渠道,线上利用丰收互联等渠道引流,线下开展民俗展销活动,助推“共富工坊”人气旺起来。
截至目前,云上白牛“共富工坊”已汇集电商公司68家,电商年销售额达到4.7亿元,衍生快递、包装等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提升1.6万元。
“红”动未来 “菱”享共富
“打响胜山红菱特色品牌,努力实现‘一只红菱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红菱之乡”,种植胜山红菱已有200多年历史,栽培面积达1000余亩。
慈溪农商银行与胜山镇建立战略合作,为红菱“共富工坊”提供1000余万元专项信贷资金,帮助其深挖红菱产业优势。该工坊已联结200 余户种植散户,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的产销模式,开发专属logo、注册“胜山红”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运营,并通过“以菱促旅”,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基地亩产值超1.1万元,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20余人,带动菱农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戴上“老花镜” 念好“致富经”
&苍产蝉辫;“‘空巢老人’太寂寞了。现在和工坊的工友们在一起,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生活充实又热闹。”
这里是山区薄弱乡村,区域位置边缘、就业机会少,60周岁以上老人有422人,占全村人口的一半左右。
乐清农商银行与乐清市人行、淡溪镇政府签订温州首个银坊合作协议,助力陈坦村打造“老花镜”共富工坊,并为该村授信1亿元盘活闲置资产,建成15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同时,该行携手多家公司组建共富联盟,通过“来料下乡、车间进村”模式,吸纳周边村社剩余劳动力350余人,为村民人均每月创收超3000元,助力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感、归属感。
现代农业中的“共富黑科技”
“一家富不算富,一村富才叫富。要共富,发展能惠及更多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是第一步!”
这里是当地的精品共富工坊,不仅有多项获全省金奖的“拳头”产物,还能亲身体验许多农业黑科技。
海宁农商银行为金辉果蔬共富工坊提供5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其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做大做强农产物。工坊内还设有人大代表联络室,收集民情民意,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扩中提低”建言献策。工坊还开设“姐妹学堂”,带动周边居民脱贫致富,目前已为50多户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分享农业技术,助力农户年均增收200多万元。
金融活水浇灌“桃李共富梦”
“我们着重打造‘越美桃李?共富工坊’品牌,初衷与目标就是帮助老百姓销售更多的桃形李以及其他农产物,助力村民奔向共富。”
这里是中国桃形李之乡,当地果农种植的桃形李面积达2.5万亩,2022年产值超过3亿元。
嵊州农商银行在金庭支行打造嵊州市银行业首家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越美桃李?共富工坊”,该工坊以帮助金庭镇人民销售桃形李为切入点,设置特色农副产物共富展示区,提供农产物供、产、销、订等全流程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桃形李8万箱左右,助销金额约500万元,为全镇超300户家庭增收约200万元,打造了助农生态共富、可再生共富等形式的共富销售链。
“共富工坊”变身共富博物馆
“我们红曲酒共富工坊里的员工都是周边村民,农村人不仅生活要富裕起来,精神方面也要富裕起来。”
这里是“中国红曲酒之乡”,其产的红曲酒在唐代便是朝廷贡酒,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为进一步擦亮“东阳酒”全国非遗技艺和浙江老字号两块金字招牌,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东阳农商银行为红曲酒共富工坊提供1000万元“小微房抵贷”,助力打造集纯手工生产车间、机械生产车间、文化展示馆为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助其华丽转身为“共富博物馆”。2022年该工坊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利润达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