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聚焦“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稳链固链强链”等供应链核心需求,创新打造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2023年8月末,浙商银行供应链融资余额超150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500亿元,累计服务上下游客户超3万户,中小微公司户数占比达98%,普惠小微公司户数占比达75%。
一、锚定融资痛点,数字化赋能服务升级
中小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比超过95%,融资需求具有“小额、高频、跨区域、纯信用”等特点,对银行的信贷流程、授信管理、科技能力均提出了挑战。一是信贷流程上,传统信贷流程不仅难以满足公司及时融资用于订单保供和支付采购等需求,而且小额、高频的融资方式导致银行操作成本大幅上升。二是授信管理上,客户跨区域分布导致客户触达成本高和信息调查难度大,客户类信用融资需求也对银行的交易背景调查、回款资金封闭管控、贷后过程实时跟踪提出较高要求。叁是科技能力上,为做到贸易背景信息真实和回款封闭管控,供应链金融业务普遍需要与核心公司开展技术对接,对银行敏捷开发能力要求较高。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公司的真实融资需求,重点结合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各方的需求特征来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一是流程重构。通过“信息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审自动化”“贷后管理精密化”等四化改造,打造全流程数字化金融服务。二是授信创新。基于供应链交易数据、税务数据、人行征信数据、商品价格数据等数据集合,实现以大数据风控模型审批为主,创新授信方式。叁是技术赋能。深化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研究与应用,持续提升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风险智控水平,满足确权、额度匹配、控物等风险管控要求。四是服务跃迁。以政府、链主、链企、金融机构、技术公司、咨询机构等六方合作模式,围绕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山区26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重点领域,探索构建生态级供应链金融服务。
二、立足客户需求,数智金融破解融资难题
基于产业链上公司的特定融资需求,运用数字化赋能和科技化手段,形成了覆盖主流场景的供货通、应收通、订单通、销货通“四通”供应链金融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全链条、全场景、全产物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破解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解决的叁大难题。
以正泰安能光伏产业链为例,在合作实践中,针对产业链出现的专项授信额度无法满足上游经销商融资需求,融资利率、期限等优势不足,全链条融资仍存在断点等新的融资需求,以供应链金融数智化服务全力保障产业链需求。一是对于交易量逐年增长的上下游客户,依托真实交易场景合理设置专项授信额度上限。二是针对终端农户,将光伏贷融资期限延长至15年,随行就市降低融资利率。系统开发季度分期还款功能,进一步缓解终端农户还款压力。叁是基于与正泰安能的数据交互,推动数据信用在产业链传导,实现全链条、全场景、全产物的“端到端”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为正泰安能77户上下游公司提供融资超11亿元,为终端农户提供融资31.11亿元、惠及农户近5万户,并获得正泰安能2022年度最佳供应链金融合作银行的荣誉。
叁、成果复制推广,提质扩面塑造浙银样本
基于对光伏行业产业链问题和融资需求的调研以及与正泰安能的合作案例,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理论与实践成果,延伸金融服务到正泰安能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公司,再复制推广至光伏产业链以及其他重点行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相继与正泰、蒙牛、南方电网召开联合发布会,发布了光伏、奶业、电力能源行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通过链式金融带动整体金融行业对实体产业的投入,践行金融向善使命担当。截至8月末,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在能源、汽车、钢铁、建工、通讯等28大行业形成差异化解决方案,累计投放金额超4000亿元。服务核心公司超2200家,拓展上下游客户超3万户,较年初新增超12000户。
浙商银行在业务模式上的探索实践成果,最终转化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敏捷反应与高效服务,获得合作公司的高度认可。在与蒙牛集团的合作中,蒙牛集团表示过去10年所有银行融资金额在100亿元左右,而合作3年时间,浙商银行就为蒙牛奶业产业链提供融资金额近40亿元;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发布的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满意度评分中,浙商银行以108.32的高分在十一家金融机构中位列第一名,获得优秀合作银行奖。
下一步,浙商银行将持续升级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聚焦重点行业、客户、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和科技化手段,进一步优化全链条、全场景、全产物的“端到端”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