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成、浙江味、含金量”,浙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再出实招。8月2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发布了《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包含“民营经济32条”,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浙江活力所在,更是浙江的品牌,就在8月10日,浙江市场经营主体突破一千万,成为促进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深耕浙江本土的金融机构,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有着天然服务民营经济的基因,与民营公司血脉相连。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带领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做深做实全方位成体系以人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短、地缘人缘关系紧密、产物服务更接地气的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在助推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贡献更大农商力量。
农商有“数”,夯实“敢贷”基础。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对民营公司的支持,不唯规模、不讲短期效益,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民营公司异军突起,农信社信贷支持并见证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支持民营公司等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助力优化浙江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民营公司融资的可得性、便捷性。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带领全省农商银行系统持续15年“走千家、访万户”,构建常态化走访民营公司长效机制,建立民营公司经济档案超200万户,为“别人不愿做、不敢做”的初创民营公司融资打开了一扇门。从1989年初创的5万元“头口水”到2023年的30亿元综合授信,萧山农商银行见证和支持荣盛集团从仅有20名员工的小化纤厂,一步步成长为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乃至海外、位列世界500强第180位的中国民营石化巨头;从2017年全年营收仅146.5万元的“小作坊”到2022年浙江省首批入库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浙江碳银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俞兆洪先生表示,“我们公司2015年成立,2017年才实现第一笔营业收入,2018年出现几百万资金缺口时,跑遍了大大小小十几家银行都吃了闭门羹,多亏萧山农商银行雪中送炭,敢把钱贷给我们,才让我们2021年预期营收目标达到8亿元。”同时,该行因地制宜,以金融力量助“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积极支持总部和纳税均在本地,生产基地外迁的“地瓜型”公司(如迁到安徽),近五年累计为本土公司异地项目提供融资达148亿元。
微贷有“术”,练就“能贷会贷”本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于2014年立足浙江实际,自主研发,创新推出具有浙江农信特色的“普惠快车”“小微专车”“公司直通车”模式,基于客户第一还款来源进行客户评级管理,系统性构建“授信评级内评体系”的“微贷技术”,有效建立起金融服务民营公司“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坚持“省县两级、统分结合”原则,对“微贷技术”评级授信相关系数进行参数化配置。省本级根据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变化,制定并因势调整省级参数标准;县级法人行社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当地公司客户特点,在省级参数规定范围内,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配置,使得对民营公司等客户评级更科学、授信测算更合理、贷款发放更灵活。如在支持民营公司科技创新等方面,截至6月末,全系统服务“小巨人”“首台套”“专精特新”和“小升规”公司的贷款户数覆盖全省分别达37%、75%、45%和53%。杭州联合银行立足杭州作为数字经济之城、科创试点城市,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完善推进科创金融服务,服务科创公司贷款客户2762户,贷款余额170.49亿元。
服务有“速”,激发“愿贷”动力。依托“微贷技术”T+0评级结果应用,实现当天审贷放贷“一站式”办理,以更加便捷的业务流程大大缩短办贷时间,提升了公司的办贷体验感和便利性。如在2020年1月疫情刚刚爆发时,黄岩农商银行在走访公司现场,于大年初二率先全国为当时全省唯一一家防护服生产公司即台州市黄岩伊蔓工贸有限公司,授信发放500万元免息贷款,支持公司提前开工,加班加点赶制用于防疫的防护服;安吉农商银行支持绿色发展公司“以竹代塑”产物研发,坚持“一企一策”制定融资方案,一天内为浙江山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增950万元贷款,并将整体利率降低15%,以最快速度帮助公司解决融资难题、减轻融资成本负担;获得德清农商银行250万元“小微E贷”纯线上信用贷款的德清县天之成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女士表示,“3分钟申请,1分钟放款,还不用跑银行,在农商银行办贷款真的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