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制片厂传媒

民泰银行杭州分行:“小贷款”撬动绿色转型,带动乡村共同富裕
点击量:1657 2023年06月16日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万顷竹海撑起了浙江特色经济的“一片天”。在“制笔之乡”桐庐分水镇,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制笔厂在民泰银行信贷资金的接续助力下大胆研发扩产,把竹子玩出了“新花样”,也让传统制笔行业乘着环保之风开辟新航道。

“竹制铅笔和木制铅笔在外观和性能上都毫无差别,可以逐步实现替代。”九代文具总经理刘全钢拿起一支竹制铅笔成品说。“以竹代木”这一做法,既是顺应环保趋势,也是因地制宜:一方面国家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木材日益稀缺,传统铅笔制造面临原料瓶颈,另一方面相较于十几年才能成材的树木,竹子生长迅速、再生容易,叁四年即可成材,是一种天然可持续的“负碳”材料。“如果能用竹子代替木材,我就不必再为木材紧缺问题烦恼,”刘总说,“浙江遍地竹子,就地采购还能省下一大笔运输费用。”

想法虽好,落实起来却有难度。浙江是竹工业大省,对于竹材料应用和替代的研发持续多年,天然竹材密度高、硬度大、易翘曲变形、回弹弯曲、出材率低等问题一直是绕不开的障碍。刘全钢团队结合多年制笔经验,同时依托浙江省高温热处理竹材制造技术与应用相关科技成果,经过6年的反复试验和打磨,终于迎来了技术突破。他们以一套集无裂纹竹材展平、高温软化、回弹定型、高压浸渍于一体的竹材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将毛竹制备成平整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材质松脆易卷削竹铅笔板材,一举解决了竹材替代的普遍问题,迈出了铅笔制造“以竹代木”的关键一步。

这一技术成果也引起了国内头部文具公司的注意。晨光文具前来考查后,当即拍板与他签下了首期1亿支竹制铅笔的合同。新合同新机遇,刘总却犯起了难。原来,租场地加上建造流水线,就要花掉近200万元。而此前,九代文具生产的传统木杆铅笔利润不高,一年五、六百万元的销售额,扣除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后并无多少结余,如今要他一下子拿出这笔钱,着实捉襟见肘。“银行贷款谈了几家,不是要提供抵押就是要找担保,”刘总说,“像我们这样没什么像样资产的小微公司,贷款问题实在头疼。”

进退两难之际,民泰银行桐庐支行给他支了一招,令他大感惊喜。第一重惊喜是免担保:基于对刘总家庭负债率、工厂销售稳定度以及他个人人品等方面的考查,桐庐支行以类信用方式先放款50万元,让他得以先付款先开工,让新流水线先造起来;第二重惊喜是“知产”变“资产”:专利权办理需要时日,办下专利后质押给银行,再获得一笔50万元贷款。据民泰银行杭州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类信用+知识产权质押的组合形式,在该行科创型小微公司客户中应用颇广:一方面是以类信用破解科创公司“轻资产”的融资痛点,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质押让科技的价值转化为撬动信贷资金的支点,此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还可获得专利质押局的一定利率补贴,进一步减轻科技公司融资成本负担。

如今,在民泰银行100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刘总成功跨过转型投产这道“坎”,一条2000万支铅笔产能的流水线顺利建成。民泰银行桐庐支行行长闻俊给他算了一笔账:正式投产当年可以生产竹制铅笔8000万支,预计销售额超3000万元,是他原来传统制笔收入的5倍。除了直接吸纳当地20多名村民就业,8000万支铅笔所需的70万棵竹子采购自浙江临安、安吉、余杭等地,关联农户220户,可增加农民收入440万元。一支小小的铅笔由“木”到“竹”的迭代,不仅描画出了“共富”笔触,也绘出了“绿水青山”的色彩:按10根竹子=1根木材的用料比例,一年下来可少伐7万株树木,相当于保护了近6000平方米的森林。

来源:民泰银行杭州分行 编辑:张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