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浙江农商银行系统作为浙江省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一直以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苍产蝉辫;“哞……哞……”,在低沉的牛叫声中,走进景宁县大漈乡,来到脱贫户潘鑫的养殖场里。一间标准牛舍里近20头肉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说起“政银保”项目,潘鑫至今仍是赞不绝口。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六省一市唯一的民族自治县。2013年景宁县总户数5.84万户,其中低收入农户1.63万户477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是典型的贫困县。自2011年开始,“政银保”项目正式实施,畲乡景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大项目攻坚、深耕特色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美好景象。旁人欣赏绿水青山的美景,景宁人民道出的却是流淌在畲山里的“富贵泉”。
针对低收入农民贷款难问题,景宁农商银行积极与政府、保险机构叁方合作,共同推出全国首创的低收入农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政银保”。通过采用“政府贴息+银行贷款+保险/担保公司承保”模式,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免抵押担保、低利率、随贷随还等优惠措施。十二年来,“政银保”作为山间的“金融活水”,集聚了与众不同的“兴农”力量!
滴灌特色产业发展
走进东坑镇北溪村的兔苗养殖场里,标准化养殖场房规划整齐,几万只兔苗或努力吃粮,或嬉戏玩耍,或酣然入睡,样子十分温顺可爱。
但在 2020 年初,负责人翁顺义在创业初期并不顺利,筹划养殖基地的资金难倒了这位“养兔达人 ”,景宁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为翁顺义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向其经营的合作社发放100 万元“政银保 ”贷款。“通过‘政府 +银行+保险机构’的运作模式,我们的养殖场越来越好了! ” 拿到金融支持后,该合作社 的兔子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到 10 万只。
翁顺义的养兔事业步入正轨,建成了全市最大的标准化肉兔基地,不但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200多户低收入农户养兔创业,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达105万元,让兔苗特色养殖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
润泽乡村共富愿景
景宁大均新庄村坐拥大均畲乡之窗景区等旅游资源,但是该村可利用山地资源十分稀少,村民外出创业、就业人数占比大,是一个典型的“老人村”。2019年,新庄村从景宁农商银行获得50万元政银保贷款。在金融的助力下,民宿经营、漂流点等项目落地,给村集体增收注入力量。
“游客多了,生意也还算景气,我们俩养老不是问题。”梅花圩农家乐餐馆陈大爷掩不住内心喜悦。如今景宁大均新庄村的共富愿景日益清晰,该村的经营性总收入倍增,年经营性收入突破23万元。
有了“政银保”的金融助力,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为全域共富按下了“快进键”。
澎湃“叁农”发展动力
2022年,“政银保”项目由1.0版升级到4.0版,除了“银行+政府+保险”的模式继续扶持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外,升级到“银行+政府+担保公司”的模式,助力需求更高的农创客、龙头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
景宁农商银行紧跟新型农业主体发展需求,创新推出共同富裕系列信贷产物——“畲乡新农贷”与“畲乡共富贷”,给予最高300万的贴息贷款 , 并选派38名“共同富裕金融专员”进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目前,景宁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政银保”各类贷款7162笔,金额4.26亿元,扶贫再贷款84笔,金额2000万元。至2021年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11元,较2013增加年10230元,增幅323.32%。全县低收入农户人数6271人,较2013年下降41469人,降幅达86.86%。其中通过“政银保”项目,帮助3288户低收入农户彻底甩掉了穷帽子,助力新型农业主体及农创客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政银保”项目工作得到省、市、县各级部门的认可。2017年,省委主要领导对景宁县“政银保”项目作了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全省推广;景宁农商银行获“全国农村金融十佳精准扶贫机构”荣誉;被景宁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唯一一个“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称号;《金融帮扶撬开致富之门 “兔苗”传递助力精准扶贫“景宁模式”》 被选为丽水市金融扶贫十大优秀案例;2020-2021年两度被人行丽水中心支行授予“两山”银行称号;2021年荣获浙江省首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大赛叁等奖;2022年荣获丽水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劳动竞赛一等奖等。
站在新起点,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将持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