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制片厂传媒

掘金绿水青山之间 工行浙江省分行探寻可持续发展密码
点击量:1941 2023年03月28日

20230214上报(5条)配图05  压缩.jpg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绿色,是浙江的名片。经济发展领跑全国的浙江,也更早领略到了绿色发展之要。

建设绿色浙江,必须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工行浙江省分行始终扛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工行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该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新发展理念,绿色信贷规模余额自2018年底的534亿元增长至2022年底的2500多亿元,年均增量近450亿元,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绿色金融管理体系。

发展绿色金融,工行浙江省分行既是践行者、也是先行者。

2021年9月份,工银集团总行党委批复工行浙江省分行在省行层面成立一级部室绿色金融业务部,统筹推进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由此,该行成为全国工行系统唯一一个成立绿色金融业务部(一级部)的地方分行。

一年多来,工行浙江省分行持续加大绿色金融资金支持力度和产物创新力度,新增绿色贷款超1000亿元,增量可比在省内同业排名第一。同时,积极推进开展碳足迹管理,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创新节能减排各项举措,在自身运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践上,进行着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全省工行系统各分支机构纷纷发力,开展绿色专营支行和零碳网点创建,加快前瞻性领域研究,助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在浙北湖州,自2019年成为全国工行系统首家总行级绿色金融试点行以来,工行湖州分行在碳核算、“碳中和”网点、产物创新、贰厂骋成果运用、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不断开展创新实践,先后获得“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优秀单位”“国家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优秀金融机构”“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截至目前,该行绿色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比重提至40%以上,并落地了一批“设备更新改造转型贷”“低碳转型贷”“碳配额质押贷”“碳惠别贷”等创新碳金融产物,为公司的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辖属南浔双林支行尝试光伏电应用成效初显。

在浙西衢州,2021年以来基于衢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创“碳账户”金融体系的背景,工行衢州分行主动响应,围绕搭建“碳账户”金融支持系统、“碳账户”产物创新、“碳账户”金融场景应用等叁大主题,持续加大“碳账户”金融产物和服务模式创新,特别在信贷体系方面,进一步将“碳账户”融入全信贷流程,在客户准入、信用等级评定、授信额度核定、融资利率、担保方式等方面,结合公司碳征信信息,给予相应信贷支持。截至目前,该行已为374家贴标公司提供100多亿元碳金融支持,“碳账户”金融信贷增量位列衢州金融系统首位。

在浙西南丽水,围绕“零碳金融网点”创建思路,工行丽水分行营业部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法,推进电子无纸化办公和“智慧网点”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日常运营管理,2022年3月份获评首批丽水市银行业零碳金融网点,这也是全省工行系统首家零碳金融网点。

紧跟政府导向,深耕绿色金融重点领域。

政府规划落实到哪里,金融支持就跟进到哪里,这是工行浙江省分行作为国有大行的自觉和担当。

围绕浙江省政府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绿色低碳创新等“6+1领域”规划,该行与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发改委、能源局等绿色金融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第一时间了解项目情况,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现支行副行长以上走访全覆盖。比如2022年9月份,工行浙江省分行与省水利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将安排不少于1000亿元的授信额度,围绕重大水利工程、节水公司、绿水青山转化等方面,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

在生态环境领域,通过总、省、市、支行四级联动,成立相关贰翱顿项目工作专班,主动提供金融服务方案,为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开化化工园区综合提升)提供融资7700万元,包括消防站、污水处理、再生水厂等节水减污领域。这一创新之举,通过现金流较好的公园项目,带动环境整治项目,综合实现资金平衡,解决了传统金融无法满足外部性较大的生态环境项目资金需求。

在水利工程方面,为台州市南部湾区引水工程提供融资1.57亿元,解决玉环缺水问题和民生之渴。据悉,这个项目以长潭水库和朱溪水库为水源地,输水线路总长近41公里,2022年正式通水投用后,当地百姓用水紧缺这一历史性问题得到解决。

在清洁能源领域,向衢州衢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发放贷款1亿元,大力支持浙江省电源建设和电网稳定运行。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已成功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省燃煤消耗量约11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2.5万吨、烟尘约0.07万吨,在优化浙江电网结构及能源结构、促进“碳达峰 碳中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为了推进山区特色优势资源转化落地,工行浙江省分行还为缙云壶镇7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累计投放1.38亿元。资料显示,这个工程位于缙云山地区域,创新了“上面发电、下面种植、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农光互补”建设模式,不额外占用土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9万吨,有助于改善当地电源结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加快产物创新,引导绿色金融资源配置。

绿色金融的核心,在于实现资金要素的绿色配置。为此,工行浙江省分行加快绿色金融产物创新步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低碳转型、绿色发展领域。

2021年底,该行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为突破口,创新推出“绿色生态贷”产物,主要用于区域内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两山”资源收储,以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生态产物、旅游产物、周边配套等作为还贷来源,2022年累计投放相关贷款超100亿元。其中支持的遂昌县生态产物价值实现暨城乡融合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增强防洪安全、水环境承载力,改善当地城乡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与旅游结合发展。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以碳排放额交易等市场化方式,推动节能减碳,被寄予厚望。那么,如何盘活碳资产,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碳配额转化为真金白银呢?

工行温州分行围绕“碳交易”链条,对全市重点能源类客户、节能减排方案等市场主体进行深入调研,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产物。这款产物根据全国碳市场测算日收盘价,测算碳排放权价值,同时根据碳排放权交易情况,制定合理质押比例,2021年落地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金额为500万元;同年12月,该行再次落地一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10000万元,有效帮助公司盘活碳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也为碳排放市场的完善贡献了国有大行的力量。

工行湖州分行与安吉县章村镇浮塘村签署《碳汇共富贷合作协议》,通过对碳汇产生端的农户、农民和村集体提供金融支持,帮助结对村开展植树造林、林地经营、固碳增汇;与竹林碳汇收储平台安吉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签署《碳汇收储贷合作协议》,支持其对县域内竹林资源梳理整合进行科学、集约经营,对抛荒或退化竹林进行改造及新增造林;与用汇公司签署《碳汇惠企贷合作协议》,对主动购买碳汇抵销排放的,给予利率优惠,鼓励和引导公司增强“碳减排”意识、督促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工行浙江省分行还围绕“减碳”意愿与成效,推出多款转型创新产物,比如适用于项目的“低碳转型专项贷款”“低碳转型营运期贷款”、适用于小微公司的“碳惠别贷”“供应链转型支持贷款”、适用于规上公司的“低碳转型挂钩贷款”等等。一系列产物创新,对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的转型意义重大,环境效益逐渐显现并促进相关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绿色征途,永不止步。未来,工行浙江省分行将把绿色金融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以金融引领绿色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坚定不移朝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持续推动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工行浙江省分行 编辑:周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