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季节,放眼望去,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壮美画卷在叁衢大地徐徐铺展。
如何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如何让金融活水在乡村田垄间更顺畅地流淌?农业银行衢州分行紧贴当地“叁农”实际金融需求,不断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持续做好金融产物创新、服务机制升级,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苍产蝉辫;助力现代化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自从村里大部分人到城里打工后,好久没有看到水稻长得这么好了。”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农民陈大伯走在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感慨道。经土地综合整治后,原本弯弯曲曲的阡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能够支持农机设备直接开进田野的“入田公路”。
这是农行衢州分行支持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该行结合衢州市当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创新推出“生态修复贷”业务,实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已累计为常山县招贤镇、青石镇和柯城区5乡15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提供授信13.7亿元,投放9亿元,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数字化是重要一环。位于衢州的浙江华欣牧业养殖场基地,一个小小的耳标连接了护养疫苗接种、生长状况、羊肉信息档案以及后台管理系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也为银行授信提供了准确依据。养殖场负责人秦少华说,这个名为“智慧畜牧”的管理平台,有赖于农行衢州分行金融数字化专家团队的系统搭建。
浙江华欣牧业养殖场是浙江省首批数字牧场。得知该公司正在探索数字化养殖模式,农行江山市支行迅速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邀请上级行金融数字化专家,上门完成系统搭建,为公司提供更为智能的数字化养殖方案。“农行‘智慧畜牧管理平台’可为公司提供养殖周期管理、饲喂精细化、防疫管理、养殖溯源等专业管理工具,助力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农行江山峡口支行负责人吉莉介绍。
精准创新产物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位于柯城区的余东村,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画村”,800多名村民中有300多人会画画。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余晓勤经营的“余家大院”已在当地拥有良好的口碑,同时带动本村十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为扩大农家乐民宿规模,余晓勤有了找银行贷款的念头,但他一直担心贷款手续麻烦、自己又抽不出时间。刚好农行衢州柯城支行在余东村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活动,介绍农行惠农服务政策。在了解到余晓勤的顾虑后,农行客户经理邱丽丽向其详细介绍农行的金融服务,为其专门申请了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授信金额100万元。
该行还把余东村打造成金融自治村,增加惠农通服务点,让村民能够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我们依托全行35个物理网点和729个惠农通服务点深耕农村市场,这些基层服务点覆盖全市1004个行政村,创建村民建档20.33万户。”农行衢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常山县大处村今年初计划新增葡萄柚基地,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采摘、运输道路硬化、葡萄柚种苗和肥料购买等方面,农行常山县支行第一时间积极上门对接,办理了18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惠信用贷款,帮助大处村解决了融资难题。“葡萄柚扩大项目竣工后,种植规模将达到460亩,整个项目总投资约380万元,建好后收入预测达700万元,带动周边近百名闲散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处村党支部书记郑尚红介绍。
村集体经济组织普惠信用贷款是农行省分行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集体组织担保能力不足问题,针对有贷款需求的村集体提供的一种服务叁农创新产物。此外,农行衢州分行还通过“乡贤贷”“胡柚贷”“农宅保”等惠农别贷金融服务场景,为当地农户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该行主动深入农村一线,积极走访摸排辖内符合该产物条件的客户,截至今年12月初,该行农户贷款规模由2017年的6.04亿元提升至36.7亿元,今年以来已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共计3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