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一座极具活力的商业之城,靠民营经济“起家”“发家”“立家”。温州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创业创新史,也是一部民营经济发展史。从千年繁华走来,向幸福未来进发。进入新时代,温州聚焦“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城市定位,开启了民营经济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工行温州分行始终把满足地方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新期待、新需求,作为践行大行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该行围绕“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坚持将自身业务发展与助力区域经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融”以兴市,全力以赴加大融资支持。
“从工商银行客户经理第一次上门到最终贷款入账,只花了两天时间。在我们资金周转困难时,能够这么及时地得到帮助,特别安心!”作为“经营快贷”的用户,黄女士给出了高度评价。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稳住经济大盘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稳进提质攻坚行动要求,工行温州分行坚决扛起国有大行使命担当,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全力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融资需求,计划未来五年向温州客户提供不少于30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
在温州,公司主体已经突破30万家。要稳住民营经济大盘,特别是在这种以中小微公司为主的地区,金融力量不可小觑。针对民营主体,工行温州分行推动符合续贷条件公司“应续尽续”,落实小微公司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应延尽延”,实现符合授信条件公司“应贷尽贷”,做到信贷相关流程上“应减尽减”,千方百计帮扶市场主体。
该行紧跟数字化改革进程,以数字化手段赋能金融服务,加快构建“连续贷+灵活贷”的服务机制,推广随借随还、“年审制”无还本续贷等创新产物,在实现“经营快贷”“别抵快贷”等线上产物自动准入、短流程环节审批的同时,深入开展金融“叁服务”“百行进万企”等专项大行动,打通融资畅通“最后一百米”。
大公司如“皓月”当空,中小公司则似“繁星”满天,形容的正是温州当前欣欣向荣的经济生态。作为地方经济坚实的金融后盾,工行温州分行在金融举措上频频出招。
为了拓宽公司融资渠道,该行稳步推进“1+1+狈”创新工作的开展,深化温州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充分发挥“融资供需”功能。同时,进一步丰富纯信用贷款产物“经营快贷”的应用场景,减少公司办理抵押、寻求第叁方担保的成本。
“以前都是我们找银行,现在不一样了,工商银行客户经理经常上门了解情况,不只是贷款,更多的是站在公司角度,帮助我们解决融资、结算等各方面的问题。”温州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林先生深有感慨。
“农”振活力,乡村振兴描绘美好蓝图。
沿着瑞安市滨海大道,绿油油的花椰菜基地一望无际。滨海花椰菜专业合作社秘书长唐筱春正和几位种植户谈论花椰菜的行情。种植大户夏成银脸上挂着藏不住的笑容,他种了247亩花椰菜,收成不错。
2006年,全国首家生产、供销、信用“叁位一体”的农村综合性合作组织——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作为“叁位一体”落地实施的重要成员,工行温州分行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瑞安的花椰菜种植已经有叁四十年历史,过去以散户种植为主,销路打不开,价格上不去。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专业合作社,农资和产物实现统购统销,政策上有扶持,买肥料有补贴,技术上有指导,想获得银行融资也更加方便了。
去年底,工行瑞安支行依托工银集团“兴农贷”产物体系项下的“农户别贷”,为滨海花椰菜专业合作社267户社员进行批量授信,授信总金额2000多万元。社员只要有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就可以进行提款,操作简单,随借随还,很适合种植户。
一直以来,“叁农”领域经营主体总体上存在财务透明度低、可抵押资产少、资信匮乏等特性,同时又面临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从而在融资市场处于弱势。为了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工行温州分行围绕农业龙头公司、种业公司、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这叁大客群,聚焦全市336家农业龙头公司和15家种业公司,对其“产业链”上下游农户进行批量服务;同时,深入乡村开展田野调查,摸清捋顺各个特色产业的种植周期、运作模式和资金需求,加强特色化产物和金融服务创新。
依托“兴农贷”,该行因地制宜地推广“一镇一品一场景”的金融服务模式,不仅“活水”养鱼,为平阳县温州海派渔业有限公司发放“黄鱼贷”200万元,还为乐清市养殖泥蚶、贝苗的23户专业户送去600万元的银行授信额度。除此之外,还创新推出了泰顺“杨梅贷”、苍南“番茄贷”、永嘉“乌牛早贷”、洞头“紫菜贷”等多个特色场景的快贷产物。金融活水灌溉希望的田野,使得农户对“新农业”转型发展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商”行天下,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面对数字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全新赛道,工行温州分行着力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温州湾新区建设,打造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主导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制造业比重,让温州产业大树的根系更深、躯干更壮、枝叶更茂盛。
位于乐清的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居于世界机械公司500强前列,拥有国内商标110项、国际商标22项,“人民”商标也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工商银行发放了这笔1.32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仅是对流动资金的补充,更帮助我们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人民电器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激活龙头公司的品牌意识,工行温州分行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打造了专属创新融资方案,助力客户变“知识”为“资本”,形成研发投入与科研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循环资金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已为35户公司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下融资余额9.96亿元。
过去五年间,温州高新技术公司数量翻了近两番,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3248个、上市公司30家,在册市场主体突破120万户,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公司数居全省前列。在温州区域高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工商银行的身影一直陪伴前行。
叁澳核电、正威电子、瑞浦新能源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预示着数字经济引领带动、传统产业重塑再造、新兴产业主导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成型。叁澳核电项目是浙江省“十叁五”重点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落户在苍南县,其建成对于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和打造长叁角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促成“双碳”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工银集团总省市支行四级联动,完成了苍南叁澳核电厂一期工程150亿元项目贷款授信,创下工行温州分行单笔项目获批融资金额之最。
当前,温州正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放大创新裂变效应。为了支持科创型公司发展,工行温州分行在授信条件、贷款规模、融资成本上予以倾斜,保持科技型公司平均贷款利率的市场底部水平。截至2022年6月末,全辖共为1413家“国高省科”清单内公司提供融资服务,项下融资余额132.41亿元。
“港”通未来,奏响服务城市建设最强音。
温州市域铁路厂1线是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对温州加快打造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12年12月,工行温州分行就与项目建设方铁投集团合作,为其募集资金9.2亿元,拉开了集团融资序幕。2014年,又通过银团贷款,提供了15亿元授信金额。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特性,2018年3月,该行积极发挥工银集团的综合优势,通过工银租赁公司,提供融资授信25亿元,目前融资租赁余额15亿元。
聚焦集亿吨海港、国际空港、中欧陆港为一体的物流港,联动“卖全球、买全球”、引领消费新潮流的商贸港,跨境投融资便利、外资民资汇聚的金融港,头部公司集聚、天下温商回归的总部港,数字制造、数字贸易、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数字港……工行温州分行不断加大对交通枢纽及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展现“千年商港”新时代新景象,最近一年累计投放基建类项目贷款54.88亿元,支持包括瑞安经开区道路笔笔笔项目、金丽温东延线项目建设、洞头尝狈骋项目、杭温高铁、瓯海高铁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并紧密跟进推动华能华润风电、金建铁路和瓯江引供水等区县重点项目。
聚焦“城乡联动”发展战略,工行温州分行不忘开展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和“两带”建设,完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田园、美丽河湖。
60多年前,洞头诞生了享誉全国的女子民兵连,铸就了“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作为“海霞”的故乡,洞头一直致力于将红色文化与海景风光相结合,打造独具魅力的“美丽海上花园”。工行温州分行助力洞头区政府整合提升旅游资源,完善“海霞”主题旅游基础设施,牵头组建银团贷款,支持洞头海霞基地建设项目,授信1.9亿元,支持的建设总工程进度目前超过98%,海霞青年营、海霞学院等多个基础设施、景点已经对外营业。
除此之外,工行温州分行积极参与支持城乡有机更新项目,现已完成3个未来社区项目的审批工作、投放落地25.75亿元,实现永嘉、文成、泰顺、平阳及苍南等多个县域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审批总额56.32亿元、投放金额48.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