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制片厂传媒

浙商银行杭州分行: 1.5亿元授信助力 物流市场加速复原
点击量:2042 2022年07月21日

       在杭州某货运市场,门口的工作人员正认真地检查着建康码,大小车辆进进出出,一派忙碌景象,这与今年三四月份疫情期间的“冷清”形成了巨大反差。市场财务负责人唐经理说,目前已经恢复七八成了,到七八月,相信就能回到年初的水平了。与唐经理一样乐观的,还有市场内的租户。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说,即便在4月疫情期间,他也没有一丝担忧,他相信,三五个月之后,他的生意就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微信图片_20220718184248_副本.jpg

      贷款保量,1.5亿元授信倾斜释放

      唐经理所在的市场位于良渚,已经10多年的历史,经营收入包含仓储、冷链运输、房屋租赁、市场停车场收费等,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市场中的租客主要为物流小微公司,共有200多家。

      去年,市场预计今年的租金收入会提升10%—15%,于是在年初投入大量资金,进行3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改造,谁知道一场疫情将计划都打乱了。

    “光3月份,停车场的收费就降低 40%左右,部分租客交租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原本计划入驻市场的商户,即便达成了口头协议,也临时变卦,转到其他市场去了。”唐经理告诉记者,“到了4月,市场就完全停止运营了,一直到4月下旬,才逐渐恢复。”

       据了解,该市场每年的租金收入有2000多万元,停车场收入约500万元。疫情持续了近两个月,市场收入急剧下降,但防疫的支出增加了,这为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了一些影响。让市场担心的,还有浙商银行在6月到期的1.5亿元贷款。

    “今年6月中旬,要归还1.5亿元贷款。”唐经理说,“而且根据合同约定,新的授信额度逐年递减,今年为1.4亿元。按照过去的经营情况,这1000万元完全没有问题。4月的时候,疫情情况不明,我们便向浙商银行提出,能否不缩减授信额度。”

      浙商银行杭州天城支行得到信息后,迅速到市场摸排资金情况,最后测算出市场约有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

     如何解决这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呢?浙商银行给出的方案是,原有合同不变,继续下调1000万元授信额度,但另外给公司提供疫情纾困授信1000万元,把减少的额度补回来。

      当时,恰逢浙商银行正在全行范围内召开疫情纾困会议,当天早上,杭州分行行长周向军向分行所辖支行传达了会议精神。下午,天城支行便上报了授信申请,分行受理后,3个工作日即完成授信批复,并于次日完成1000万元贷款投放,大大降低了市场现金周转压力。

       浙商银行的快速反应,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当时,我们也做好了银行降低授信的应对计划,但浙商银行几天就完成了新的贷款,补足了缺口,让我们长舒了一口气。”唐经理介绍,“资金足了,仓库改造等计划可以顺利进行,后续经营也能稳定开展。”

    “今年,浙商银行全力支持重点领域信贷投放,针对物流行业,总行下发了《对于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持续支持货运物流保通畅,优先保障货运物流客群金融需求。”浙商银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道。“另外,我们将普惠型小微公司贷款向运输公司与个体工商户倾斜,针对重卡、交通运输类小微公司的还款,一律延期3个月。

      加速复原,市场、公司信心满满

微信图片_20220718184329_副本.jpg

       在唐经理看来,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加上全国的疫情得到控制,市场的经营在短期内就会有很大提升。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从5月开始,市场经营就有了明显起色。”唐经理介绍,“目前,来市场的长途货运车辆明显多了起来,临时停车的车辆也多了。目前,市场已经恢复了80%左右,再过一两个月,就能恢复年初的水平。”

       与唐经理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市场中的租户。在市场租赁店面的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说,他从事物流行业十多年,入驻市场10年,主要从事教学仪器、配电箱、轮胎等产物的物流运输,每年发货200多单、营业额2500万元左右。

    “并非市场不需要产物,只是疫情的影响,导致物流一时的不畅通。目前,与我签订运输合同的公司,都在加班加点生产,估计接下里的发货量会很大。”这家物流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估计,再过个三五个月,就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来源:浙商银行杭州分行 编辑:胡一泓
友情链接